或许是孤陋寡闻,当跟随大巴车进入到山东省博兴县一家企业的时候,濠哥不仅是第一次来到博兴,甚至可能是第一次听说过博兴。
11月17日,随“文化滨州”中国网络媒体滨州行,濠哥到这间名为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参观时,几乎被这里丰富的书画文物收藏惊呆了。
据博物馆工作人员张琳介绍,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现已具备了中国收藏质量最高的楹联藏品体系,包含明、清及近现代帝王、政治家、文化大家、书画篆刻家及历史名人7个系列的精品力作4000余幅。其中齐白石、张大千、徐悲鸿等著名书画家的22幅作品入选了《20世纪美术作品国家档案》。
如果说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皇冠,那么高度锤炼、字斟句酌、平仄工整的楹联,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了。在中国文化的历史沿革中,楹联与书法的艺术结合,有极高的审美和历史文化价值。
在馆藏诸多名人名联中,林徽音与徐志摩一对民国碧玉的手书,让人流连。
因为有关两人感情故事及各种八卦传闻,林徽音与徐志摩在文化圈里的知名度颇高,两人的诗歌、散文、书信集等出版较多,甚至一版再版,至今仍是长销名作。两人的手书墨宝,也时有看到。但是手书楹联,濠哥还是第一次见到。最难得,是两位先生竟然以这种艺术形式相聚于此。
徐志摩的楹联:
顷笔佳文索低酬,家困其情实可怜。
正如说明文字所言,徐志摩为情所累,英年早逝。传世墨迹不多,此联罕见。
联中文字,赞美友人才华颇具又甘于清贫生活,可敬、可惜。
徐志摩交友甚广,真诚待人。此联体现的正是民国文化人之间的惺惺相惜。文字与书法之间,情感流露自然畅达、挥洒自如。驻足观之,让人心底生热。
再看林徽音的楹联:
宵清籁灭 黄鹤时警,山空迹孤 白雁忽来。
观赏林先生联,顿生高冷之感。书法隽永清秀,联文典雅精致。
空间是千山鸟飞绝、万径人踪灭;时间是清宵寂然夜、一羽忽然来。一动一静,一时一空,静至极处,寒到子时。
可想象这样一幕:女诗人绝世而立,临窗透雪,桌子上放着一本已故友人的诗集《翡冷翠的一夜》(徐志摩著)。
此联作于1942年12月(联中“壬午仲冬”),此前11年冬,1931年11月19日,因飞机失事,徐志摩离世于山东济南。
如今,两位先生在位于离济南不远的博兴,情依诗文,相邻而居。是一份纪念,也是一份安慰。
馆中珍品收藏,不止如此一件。
“每幅藏品背后都包含着很多曲折动人的美丽故事,是历史事实和事件的有力见证。京博文化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《元夕与妇饮》是元代著名诗人、书法家杨维桢的传世代表作之一,杨维桢的传世墨迹极少,其文化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。”
这间博物馆由当地龙头企业山东京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兴建,公司品牌部曹淑兵先生如是说。
据介绍,这家博物馆的兴建,最早源于京博控股董事长马韵升一个朴素的想法,但历年积累、成就,却打造出了滨州市第一家集文物收藏、学术研究、文化教育于一体的民办博物馆。马韵升曾表示,“不以个人爱好和利益驱动为目的来收藏,我们要在京博有能力的时候保留一些文化遗产留给后人”。
本文为风行东北亚原创,作者郭少英。
风行东北亚微信号:fengxing-2015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了解更多东北亚热点资讯,欢迎访问:https://www.ne-asia.com
发表评论
暂时没有评论,来抢沙发吧~